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经典浸润,思想启迪——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读书会

时间:2025-09-06作者:王晓帆 浏览次数:10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班在梅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专题读书会。师生们以这部经典著作为理论基石,深入探讨实体与虚体的辩证关系,以及共产主义从理论蓝图走向现实图景的实践路径,在研读经典中碰撞思想火花。


 


  读书会伊始,梅老师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著名论断切入,引出实体与虚体的讨论框架。师生们紧扣文本,结合生活实例展开思辨,援引著作中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论述,深入剖析:实体指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等客观存在,构成社会运行的硬件;虚体则涵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要素,如同驱动社会发展的软件。在梅老师引导下,大家进一步明晰,实体为虚体提供物质载体,虚体反作用于实体,二者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相互依存、动态发展,恰如马克思所言,“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当话题转向共产主义的现实可能性时,梅老师带领同学们系统梳理著作核心观点。围绕“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等经典论述,师生们展开了跨越时空的思想对话。结合书中“分工的消灭”理论,大家探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融合、打破劳动壁垒作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意义;随后,以“革命实践”为视角,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制度创新是消解阶级对立、构建公平社会的必由之路。梅老师强调,培育集体主义价值观、塑造新型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对马克思“改变世界”哲学命题的当代回应,需要通过教育革新与文化浸润实现思想觉醒。


  本次读书会成功将经典著作研读与现实问题分析紧密结合。梅老师凭借深厚理论学养搭建学术桥梁,同学们通过扎实文本细读回应时代之问。这场思想盛宴不仅深化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更激发了青年学子以理论指导实践、以理想烛照现实的责任担当,为后续专业学习锚定了更富深度与温度的方向。

                                     

                                     (一审:封红艳;二审:周之新;三审:李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